普車都 > 高一作文 >

淳樸的甜蜜作文

提著書袋回到寢室,室友遞給我一根棒棒糖,問我要不要。雖然是一個女孩子,但我還是搖了搖頭,一直不喜歡這種甜到膩味,加了許多色素、添加劑的糖果。

“你不喜歡吃甜食?”室友有些驚訝地問,又作恍然大悟狀,“怪不得那么瘦。”

我哭笑不得,解釋道:“不是不喜歡吃甜食,我小時候很喜歡吃糖的。不過是那種乳白色的,吃起來清涼的,黏黏的,要用舊物換的糖。”

“哦,是灶糖啊。”室友點點頭,“確實挺懷念這個味道的。”

灶糖。光聽名字,就有一股鄉(xiāng)村特有的淳樸氣息撲面而來,我在心中默默念了幾遍這個詞兒,這是小時候吃的最多的糖,卻一直記不清它的名字。

記得五六歲還沒上小學,在農村的時候,會有挑著擔子的老人路過家門口,搖著撥浪鼓,嘴里念著什么,然后各家各戶就會拿出家里不要的舊東西跟他換糖。每次我都流著口水,眼巴巴地看著老人顫巍巍地拿著錘子,還有一塊厚鐵片,小心翼翼地敲下一塊糖,包在長粽葉里遞給我。

一開始,灶糖很硬,硬得跟石頭一樣,咬下一小塊是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再含在嘴里,慢慢地化了之后,便是滿嘴的清甜,到現(xiàn)在我依舊不知道用怎樣的配料才能做出這樣的味道,只猜想,大概是薄荷味吧。這時,嚼一嚼,牙齒就會被黏住,很久很久都化不掉。

自從到了城里之后,就沒有再見過挑著擔子搖著撥浪鼓的老人了。也許他們也在城市走動,只是沒有出現(xiàn)在我蝸居的城市角落,只是他們的身影消失在了茫茫的車海人海中。

后來做語文閱讀題,看到丁立梅的《薔薇幾度花》,寫的也是一位賣灶糖的老人,有幾句話這樣寫道:“他從十四歲做起,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。……他們有個女兒,女兒不做灶糖,女兒做裁縫,女兒出嫁了。”

想到這里,我對室友說:“現(xiàn)在都快看不到灶糖了,這門手藝會不會失傳?是不是該申請一下文化遺產?”

“想太多了吧你!”室友笑笑,對這個話題并不感興趣。

我繼續(xù)陷入不怎么遙遠的回憶。

初三的時候,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個賣灶糖的老人。請注意,是“賣”,而不是“換”。我感覺這純凈的原始的東西,也沾染上了一點點商業(yè)的氣息。校門口的學生來來往往,卻沒有人會為一個老人,一塊糖而駐足,大多都是匆匆看一眼便過去了。

當時我也沒有買灶糖,因為用錢去換的灶糖,可能沒有記憶里的味道了。

在用鍵盤敲下這些文字之前,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:灶糖。出來的結果有很多,看一看圖片,灶糖已經擺上路邊的小攤了,甚至在商店里,包裹著精美的塑料紙。

《東邪西毒》里有一句著名的臺詞:當你不能再擁有,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。這種淳樸的甜蜜,就讓它隨著時光,隨著流年,一起埋在那塊屬于童年的鄉(xiāng)村土地上吧。

展開更多